0635-6322099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
闭厂、裁员、搬迁,这波涨价潮背后的“全球化工产能大调整”
放眼全球我们发现,化工行业正在进行一场世界级的“大调整”,拜耳、陶氏化学、英力士、英威达、三菱、住友、三井化学等国际化工巨头,裁员、关停等“瘦身”政策频出,全球重要材料供应链格局正在无形中重塑
-
闭厂、裁员,全球化工“产能大调整”
Guide View
化工全球产能大调整,有两大趋势,一是产能转移,从欧洲流向中美;二是永久性关闭,优化调整业务与组织架构,以应对疫情以来的“市场寒冬”。
-
化工产能大调整,影响有多大?
Guide View
自2022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局部冲突频发,化工行业也面临着需求萎缩、供应链冲击和市场预期减弱的多重压力,行业运行走势从2021年的高位开始回落。
据海内外化工巨头发布的2023年业绩,整个2023年化工行业都在与疲软的需求做斗争,在油价高企同时,化学品价格还在下跌,严重拖累了化工企业业绩。VCI主席兼科思创公司首席执行官施乐文表示:“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高企以及订单不足将继续给欧洲化工企业带来压力。因此,我们的公司被迫削减成本,采取的措施包括关闭生产工厂、剥离一些业务以及将投资转移到国外。”
新财富产业研究院观察指出,当下欧洲化企的关键词仍是矛盾和担忧,订单不足和成本问题继续压低企业情绪,欧洲产能退出仍将持续,将利好国内集中度高如MDI、TDI等相关化学品企业。
本轮是全球化工品的周期底部,美国受益于经济软着陆&能源自给自足优势,而中国则凭借完整产业链&价格优势走出优势。
2、减产驱动价格暴涨,行业周期拐点已至?
近期我们看到“裁员潮”、“关停潮”、“剥离潮”正争相上演,包括4月14日帝盛UV装置起火、4月3日美国英力士7万吨TMA产能故障并永久退出、4月16日美国巴斯夫40万吨MDI产能非计划性停产、4月26日美国科思创33万吨MDI产能非计划性停产等,停产消息推动了国内相关工业品价格的抬升。
广州化工交易中心在监测的67种原料中,5月份价格上涨的产品占33种,也就是有将近一半的原料都涨了,其中丙烯腈、MMA涨超1000元/吨,甲酸、液氯、丙烯腈涨幅均超11%。
值得关注的是,这波涨价持续强化,6月以来超30种原料全面开涨,如DIC增塑剂暴涨超万元、可乐丽PVA6月涨价10%等。
读懂财经认为,欧洲化工企业选择了减产或停产部分化工品,又恰逢国内化工厂商设备停产检修,两者一同助推了部分化工产品价格在短期内暴涨。
此前,化工板块受周期性高点及供给端调整影响,盈利持续下滑,一季度以来,化工固定资产增速拐头回落,意味行业产能扩建期结束,新产能对产品的价格冲击也边际减少,按历史规律行业利润也会在产能扩建见顶后上行,目前许多产品价格已接近周期底部,触底反弹迹象显现。有道调研预判,今年基本面,尤其是在二季度或三季度,可能会迎来真正的周期性拐点。
3、注意:需求复苏逻辑仍待确认
读懂财经认为,虽然化工利润拐点已确立,但仍需注意的是,当前地产未能明显改善,化工品需求能否复苏并不清晰。
而且从化工品的这波涨价来看,是涨价一波、下跌一波、持平一波,不符合下游需求复苏所表现出的“产品全线涨价”的逻辑,尤其是价格上涨的化学品个数并未远远超过下跌的个数,因此说明需求并未提振。
此外,减产涨价背后还存在部分企业人为控销,加大停产检修的行为。因此,这波涨价潮能否持续走强,有待观察。
参考来源:新财富产业研究院、读懂财经、涂装新视野